現制現售飲用水因便捷深受居民歡迎,但其衛生安全如何保障成為社會關注焦點。金鳳區人民檢察院積極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,創新監督模式,通過精準監督推動問題整改,成功喚醒守護飲水安全的“電子哨兵”,為轄區居民筑牢飲用水安全防線。
今年3月,金鳳區人民檢察院在“食藥安全一路行”專項監督中,發現部分小區現制現售飲水設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。設備既未處于公共監控覆蓋范圍,也缺乏自裝監控,且水質檢測等信息未規范公示。由于這些隱患直接威脅眾多居民健康,屬于典型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情形,該院迅速啟動公益訴訟訴前程序。
“實時監控和信息公示關乎公共飲水安全核心利益。”主辦檢察官說。金鳳區人民檢察院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書,明確問題、法律依據及整改要求。檢察建議發出后,行政機關高度重視,于5月對轄區現制現售水經營單位開展拉網式排查,重點檢查水源、水質、監控設置及信息公示情況。在檢察機關持續跟進下,行動成效顯著:督促經營單位規范設置14臺監控設備、完善2處水質檢測信息公示,并組織經營單位負責人及管水員專項培訓,強化其責任與法律意識。
為檢驗整改成效,金鳳區人民檢察院創新引入社會力量,邀請2名“益心為公”檢察云平臺志愿者共同開展“回頭看”。實地核查發現,所有設備均規范公示最新水質信息,5臺新裝獨立監控探頭實現手機小程序實時遠程監管,9臺納入小區物業公共監控范圍。志愿者與檢察官仔細檢查監控角度和清晰度,確保“電子哨兵”無死角守護。
飲用水安全是基本民生需求和公共利益重要部分。該案是檢察機關聚焦民生“小切口”,守護公共安全“大民生”的生動實踐。金鳳區人民檢察院將持續踐行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理念,用好用活公益訴訟職能,拓展監督廣度深度,通過訴前與訴訟程序配合,保障居民取用現制現售水的“最后一公里”純凈無憂,讓百姓喝上“放心水”。(記者 王輝)